午後,陽光灑落在如茵的球場綠色草皮上,天際一片湛藍,徐徐涼風擺動著外野的棕櫚樹,典型加州氣候,是個看球的好天氣。

就像一場再普通不過的例行賽,道奇球場的球迷們照例在開場後才姍姍來遲,陸續進場填補空座位。觀眾席上不少小朋友們光著上半身、手裡拿著水槍在玩樂兼降暑;熙來攘往的球迷在座位走道上來來去去,買東西吃的買東西吃、上廁所解急的上廁所,偶爾還看得到一兩個色彩繽紛的沙灘球在座席間因觀眾拍打而上下彈跳,好箇南加州悠閒的棒球天堂!

一切看似尋常,但其實這趟美國行不僅是我生命中首度的「大聯盟圓夢之旅」,同時也正是道奇隊在2004年爭奪國聯冠軍的關鍵決勝期。

三壘側偌高看台上的友人與我,就像大部分的觀眾一樣,正七嘴八舌地討論著關於球賽的事。只不過我們興奮談論的,是昨晚在道奇洛磯之戰親眼目睹旅美投手「小曹」曹錦輝登板救援時那一顆顆飆速的火球,壓根沒注意到面對戰績緊追在後的世仇巨人隊,場內週遭那股劍拔弩張的氣氛早已醞釀成型。

直到比賽中場,外野的大螢幕顯示出位居分區排名首位的道奇,居然領先巨人只有兩場勝差,且季賽也進行到尾聲,僅僅剩下包含眼前最後兩場的「宿敵對決」戲碼時,友人與我方才恍然大悟,要是道奇能夠贏下這場球賽,那這場比賽便是驚天動地的封王戰了!

比賽之初還聽得見雙方球迷們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相互在口頭上互不相讓的激戰,隨著主場球隊被對手壓制,直到進入九局下半仍以3比0的比數落後時,滿場的道奇球迷們早已靜默成一片,有些人甚至放棄贏球的念頭,轉而開始寄望起明天那場球季最終戰了。

只不過,球是圓的,一連串的安打與保送在九局下接續出籠,瞬間道奇隊便把比數給追平,場上球迷們騷動的聲音也隨著比分追近而漸次增溫,直到一出局,滿壘,老將史提夫‧芬利踏進打擊區,滿場球迷的情緒也繃緊到了極限……

芬利揮棒,小白球瞬間離開他遠颺天際,全場目光緊盯著同一個目標,當確定紅線球越過全壘打牆的剎那,整個球場彷彿爆了開來,「嘩!是滿貫再見全壘打!!」顧不得彼此間認不認識,興奮地跟座位前後左右球迷們擊掌、擁抱、上下雀躍的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刻的感覺!

賽後,位於小山丘頂端的球場外圍,停車場裡擠滿了散場準備下山的車龍。儘管車多,但更多的是仍舊按捺不住激動情緒,直接就在車裡頭鳴起喇叭慶祝的狂熱球迷。為了沉澱一下午後亢奮的情緒,友人與我決定傍晚前往恬靜的蓋提藝術館走走,看看美術展覽,轉換一下心情。

儘管身處肅靜的展覽空間,但仍在踅逛的過程遇到了兩位聚在一起,正討論起道奇隊今日是否有機會封王的工作人員。一聽到他們當天因工作無法親臨球場,我馬上湊過去把最新消息奉上。

「哇!真的嗎?謝謝你的資訊,你當時能在球場裡真是太幸運了!」他們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轉身繼續觀展,聽見背後兩位館員仍繼續討論起關於道奇隊的一切時,我真切感受到棒球文化無處不紮根於生活當中的感動。自此,這份感動也成了我往後連續八年在休假時都選擇出國體驗職棒賽事的驅策力量。

每當拖著行李抵達不同的城市,大部分的旅人首先都是尋找旅館,作為短暫期間安身的「家」。但多年來的海外職棒巡禮,我卻跟在地大部分棒球迷一樣,視號稱「Home」的球隊主場為家,除了這是融入當地文化最迅捷的方式,其實在我眼中,也總是透過這種方式在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家」的歸屬感。

曾經,洛杉磯目睹曹錦輝速球時的血脈賁張、開賽前意外發現陳金鋒被排進先發第五棒的興奮之情;舊金山灣岸旁,郭泓志K掉邦茲時忘情地振臂吶喊;「棒球聖殿」洋基棒球場裡無緣得見「建仔」登場先發,只能見到四十號背影的落寞之情;名古屋「郭源治擔仔麵店」裡與陳偉殷緣慳一面的小遺憾,還有福岡巨蛋商店內只盼能找到一項陽耀勳商品的急切...。人雖然到了國外,還是因為這些情緒,連結、交織出了我不同於當地球迷的棒球文化,一份對於遠在海洋彼端那個「家」的想望與認同。

2011年,居住多年的家鄉桃園縣,終於因為Lamigo桃猿隊的遷入而齊備了「五級棒球」的完整架構。看著旅外多年終能在故鄉展現球技的「鋒砲」陳金鋒,七年前曾與之在異鄉洛城有過絲毫交集的我,終於將關愛的目光重新移回台灣職棒。打從藍衫虎軍宣布解散,那飄盪多年,始終四處找尋「家」的感覺的我,也開始有了那麼一點點,堅實的篤定感。

在事隔多年,重新將焦點移回國內棒壇之後,方才發現昔日以「台灣甲子園」自詡、曾培育出眾多球星的「金龍旗」早已停辦,取而代之的是2007年起籌辦的「玉山盃青棒賽」,而昔日積弱不振,曾被戲稱為「棒球沙漠」的桃園縣三級棒球竟也在近年勢力崛起,搖身一變成為棒壇強權。其中,當然包括了曾奪下兩次玉山盃總冠軍的青棒代表隊。

如同過往慣性聚焦於國外的職棒場,這些年來,早已習慣透過日本的漫畫、動畫作品溫習屬於甲子園青春、汗水、喜悅與悔憾,也定期經由媒體新聞的報導追逐田中將大、齋藤佑樹、菊池雄星…等一路以降的甲子園新星。而屬於我們這片土地的青春與汗水、喜悅與悔恨的年少故事卻鮮少在心中駐足須臾,萬萬沒想到近在咫尺,居然便有同樣精彩的青春傳說,年復一年地登場搬演!

每當羨慕美日深植於當地生活中的深厚棒球文化時,總不免希冀這樣的場景有天能在自己的城市發生。傳頌多年的「台灣甲子園」儘管未能在「金龍旗」的籌辦下蔚然成風,卻也在逐漸「玉山盃」的號召下儼然成型。我想,除了支持在地的職棒球隊之外,此時此刻,動員進場或是透過轉播為本地年輕球員們「應援」一番,應該正是件即知即行的事。透過支持學生棒球隊那股純粹渴望與執著的精神,不僅讓球迷們找回「家」的歸屬感,找回熱愛棒球那份最開始的初衷,同時也將會是長遠積累屬於我們自己的棒球文化最好的起步點。

本文引用自luisjustice - 回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山盃青棒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